在格友風小王家看到這剪紙巷
眼睛為之一亮
從以前我就很喜歡剪紙 不過剪紙之所以稱之為剪紙
是用剪刀剪出來的
我剪紙的時候都是用刀雕出來的
沒那種手藝 只能土法煉鋼
{雙鯉}
。
這條巷子是位在雲林的北溪里
由虎尾科技大學的駐校藝術家
動員350人次
摸黑用投影片 投影繪上黑框 在逐一上色
一星期即差不多完工
把車停在龍安宮的停車場
一下車看到一個老婆婆在曬花生
這幾天幾乎雨不停
不過偶有陽光老婆婆仍辛勤的翻動花生
身為農人就一切看天
旁邊多了很多預備下雨時遮用的帆布
老婆婆一見我們一家人特地來拍他們的社區
坐在埕上興奮的跟我們說
昨天有電視台來拍 表情很是興奮
旁邊兩三個騎機車在聊天的也湊上來你一言 我一語
直說 昨晚已經播出 而且還說老婆婆有入境
老婆婆靦腆的說他沒在看電視 不知道自己成為主角
*
問過婆婆可以拍她家嗎
?
她很樂意的答應
就開始我們的剪紙巷巡裡
婆婆家的
{門神}
應該是秦叔寶跟尉遲恭
早期的剪紙都有一些民俗典故
左邊的應該是{麒麟戲球}
右邊{求子鯉魚}
整個社區的牆面都先漆上白色
在塗上大紅色
剪紙的圖案看起來很喜氣
一般都用在過年或嫁娶
能這樣躍在牆上 大概只有這兒
{喜鵲}
{麒麟戲球}
{祥獅獻瑞}
不曉得為何鯉魚跟荷花總是搭一起
雞的旁邊有一 如意 元寶 桃子
一路上有12生肖
找到可愛的兩隻小豬
加上我家Q一隻
三隻小豬 在今天碰面了
第一隻小豬很Q板
像撲滿豬
這隻像山豬
牙尖很厲一付很有野性
這個我就不懂
大家賞圖
*
{年年有餘}
。
雲林的社區營造做的還不錯
在靠海濱的口湖藝術村是由外國藝術家彩繪
而這條巷子由社區結合大學
很多年前大專院校就重視這一塊
當成
學生跟里民拉近距離的一種方式
而且這樣的平台也可以變成一種美學的實踐
創造雙贏
如若經營的好
往後也成為美談
互助互利
當我走在巷子裡
那裡的老阿公都知道這是虎尾科大畫的
我跟阿公說這樣畫一畫變得很熱鬧
他們憑點頭 感覺村子裡增添了新氣象
大家的心情看起來都很不錯
農忙之餘
也可以跟我們 卡辣涼
感覺得出他們很與有榮焉的驕傲
肯定在地學堂的付出
。
聽風小王的介紹
有個疑慮
怕到時會不會又是美夢一場
牆歸牆 社區歸社區
其實社區推動這塊不是很容易 沒有做個3-5年很難看出端倪
也不知道這樣的榮景 能維持多久
但我的想法是樂觀一點
畢竟都做了努力 如果沒有好的其他歸劃配合行銷
例如產業 在地農產品展售 社區的維護 等等
若還是沒有起色
致少還有一個美化街角的功能
有形無形的的價值
實在很難有個結果
{喜鵲}
昨晚查了些資訊
聽說本來虎尾科大彩繪此牆的出發點是要走前衛一點的塗鴉
但是經過跟村民的討論
村民覺得想要可以配合地方有特色一點的中國風味
跟當地的龍安宮
能更有連結性
但其實這樣的剪紙 說實在的真的比較不屬於創新
比較傳統的剪花直接應用
如果更有心 可以結合當地的故事
遴選一些學生設計過的圖案
可能實質性的意義會更好
十二生肖牆
一樣是喜鵲 看著看著
我覺得婚紗照來這篇取景 穿上旗袍
喜氣指數破表
另一組十二生肖牆
龍。蛇。馬
還是喜鵲用的還真多
{雙龍搶珠}
{蝙蝠桃子}
(預意福壽)
未完成的房舍一角 可以見到黑筆的勾勒線條
看來還是要多些時間修補一下
到時全部完成肯定會蠻熱門的
我很希望他們的社區發展經營
可以叫好又叫座
。
有興去過去看看的朋友
可以多跟當地的居民互動一下
龍安宮地址:
雲林縣虎尾鎮北溪里3鄰29號
路線:
走一號國道下斗南交流道
往虎尾方向 碰到高鐵的高架橋
第一個路口可以看見龍安宮牌樓
開近去直直的剪紙巷就會曜然眼前了
延伸閱讀: